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(09.2022) - The recent decision by China to suspend cooperation with the US on climate change comes at a very inopportune moment, given the increased realisation of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Asia in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. If many commentators used to wonder if the region was a laggard in that area, the debate has now firmly moved on beyond that question.

相比欧洲,亚洲较迟才意识到需要推进能源转型,其中原因可以理解:参考在199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的数据,亚洲当时在全球历史碳排放量的占比仅为16.5%。经过30年的工业成就和城镇化进程,亚洲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,如今在全球碳排放量的占比上升至31%,并且可能继续攀升;反观欧洲和美国等传统工业国的占比现已下降至46%。

经过30年的工业成就和城镇化进程,亚洲的发展已经耳目一新,如今在全球碳排放量的占比上升至31%,并且可能继续攀升;反观欧洲和美国等传统工业国的占比现已下降至46%。

不过,亚洲既是问题本身也是大部分解决方案所在。举例说,太阳能光伏发电现今的发展相比10年前更具优势。世界多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现时即便在没有补贴下,在市场上也具竞争力,这主要由于成本较低的中国太阳能公司,目前在太阳能电池板供应链中的大部分环节,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八成。

同样地,全球前十大电动车电池生产商皆为亚洲公司,在电动车销售增长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此外,亚洲企业在全球发展风能、高铁、自行车和节能功率半导体等多个范畴,也是举足轻重的参与者。

此外,亚洲初创公司持续晋身全球不同的排行榜。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的研究估计,亚洲已有13家公司达到 “气候独角兽”的地位,数目少于北美,但已经超越欧洲。

难怪就算存在政治矛盾,主要国家在外交层面也共同协力对抗气候变化,其中中美两国在去年底发表《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》, “承诺通过各自采取加速行动,幷在多边进程中开展合作来应对气候危机,以避免灾难性影响”。此外,美国白宫在今年6月也宣布豁免对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两年。

亚洲与其他国家公司互相依赖的例子比比皆是。中国生产商比亚迪在今年6月表示,将为特斯拉旗下电动车供应电池。事实上,特斯拉的其他车用电池供应商也是来自亚洲,而此公司继续有意在其上海超级工厂的旁边兴建新车厂。

顺理成章地,亚洲越来越多国家承诺推进能源转型。掀开序幕的是中国,在2020年9月突然承诺寻求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,其后日本和南韩相继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。到了去年11月,印度也出人意表地承诺在207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。

更重要是,在亚洲能够发挥强大正面影响力的公司数目正快速增长,与在欧洲所见的一样。在能源转型进程中,还有众多领域有待开发和推展,相信很多这些公司在日后将能够大展拳脚。

由此可见,全球能源转型现已不能单靠美国和欧洲,没有亚洲的参与将难以成功,而这将成为亚洲企业决策者引领未来的良机。